贵阳网讯 1993年入职的刘芳,是贵阳市白云三中的一名语文老师,2007年双眼失明后,她转型成了一位心理辅导教师,凭着超人的毅力,她一路教书、写书、救助贫困儿童,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,被称为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·凯勒”。
2015年,刘芳老师入围“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”候选人。
人们说,刘老师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学生前行的路,也像一团火,温暖了不少孩子的一生。在这个三尺讲台,刘芳老师坚守了近30年,背后支撑着她的,既有她对教师职业不变的初心与热爱,也有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,其中,母亲对她的影响尤为深远。
2月4日,农历正月初四,立春,记者来到贵阳市白云区,听感动中国的刘芳老师,分享她与妈妈的成长故事。
“和很多传统女性一样,我的妈妈勤劳、刚强、有智慧。曾经有人问我,你为什么这么坚强。因为,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很坚强的人。”刘芳老师说,在湖北的农村那些年,妈妈曾做过生产队的会计、出纳,也做过民办教师。上世纪80年代来到贵阳后,还做了18年的餐饮,那些年,妈妈十分辛苦,但无论做什么,妈妈一直很勤奋也很坚强。在爸爸身体不好了后,她一直在家里服侍着他,直至他离世。
刘芳说,后来,她的眼睛不好了后,妈妈又开始一路鼓励、照顾着她:带着她四处去看中医,去大的医院找医生,为她熬制中药,希望她能早日康复。当得知这种眼疾将来很难治愈后,妈妈十分难过,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泣。
先是照顾丈夫,后是女儿。刘芳说,这一路走来,妈妈并不容易,但比她想象的要坚强得多。可以说,自己生命力的这份坚强,一半就来自母亲。
刘芳老师的爸爸,性格温良,小时候,曾给刘芳订了很多很多的书籍、杂志,让刘芳从小就有了很大的阅读量。如果说,孩子是父母性格的综合体,刘爸爸的这种温和,则造就了她性格的另外一面。
但刘芳老师的父亲是个支援三线的工人,平时很难与家人见面,基本上,5岁前,都是妈妈在陪伴着她。
“因为妈妈是个民办教师,每天会带着我去上班。妈妈对待学生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反过来,那些学生对我也很好,至今仍记得被妈妈的学生们抱到乒乓球台上的情形。他们背着我到处去玩,捡到了好的贝壳和螺蛳壳,也会送给我。”刘芳老师说,那时候,她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小孩,童年里的记忆都是骄傲。如今,多少年过去了,妈妈已78岁,但只要回到湖北,当年的那些学生,依旧没忘记“朱老师”。
“妈妈曾经告诉我,当年因为家里面姊妹多,家里非常艰难,她做学生时,老师就经常接济她,还带她回家去吃饭,让她十分感动。”刘芳说,自己的外公、妈妈、三姨等都是教师,可能是因为这份传承,对她后来选择教师这份职业,影响深远。
“一开始,我并不怎么觉得,等回过头去想的时候才发现,自己之所以当老师,原来是因为心里住了一个教师母亲的形象,看到了那些学生崇拜的目光,以及他们对老师的那份真情。妈妈的这份职业,带给我的,是一个教师的梦。”刘芳说。
和很多儿女一样,刘芳老师也十分喜欢妈妈做的菜肴,但今年的年夜饭,家里人并没有让老人下厨。
刘芳说,妈妈心平气和的时候,做的饭菜很好吃,湖北传统的排骨炖萝卜、小鸡炖蘑菇、红烧肉、炒三丝等,都是妈妈的绝活。现在,妈妈的岁数大了,这三年来,都没有让她再做年夜饭。今年过年,一家人就在楼底下的一个饭店里面点年夜饭,点餐时,大家尽量选择烂软一点、清淡一些、合乎老人口味的菜肴,这让妈妈十分开心。
刘芳老师的家,窗明几亮,十分干净,刘芳说,这与妈妈的勤快分不开。记者看到,刘老师家里,还有不少十字绣和靠垫,原来,这些都是心灵手巧的老人,在眼神好的时候绣的。原本不喜欢有绒毛小动物的她,现在还成功转型成了一个“铲屎官”,特意为女儿养了一只猫。
“妈妈今年78岁了,都还在照顾着这个家,作为儿女,其实也没啥奢求,只希望自己的妈妈身体健康、开心。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儿,能有一个健康的母亲,就已经非常意足了。”刘芳老师笑着说。
(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杨源)